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in-en.com/finance/html/energy-2247933.shtml"
關鍵詞:碳金融碳交易碳排放“感覺現在一個月可以把之前一年的事情都給干了,”一家從事碳金融、碳交易等業務企業的董事長這樣說自己最近的狀態。自從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以來,她明顯感覺到了市場的快速發展,“感覺自己每天一直在講話,太忙了,每分鐘都是排滿的感覺。”上述人士表示,現在明顯感覺和以前不一樣,客戶的需求非常大,“不管是雙碳的需求,還是碳交易的需求、碳金融的需求,都特別大,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碳市場中提供撮合、金融等服務的企業,被稱為碳商。碳商是碳市場里一股活躍的力量,攪動一池春水。全國碳市場啟動后,碳商們都忙起來了。(龍羊峽水電站)從“一手托兩家”到“下場參賽”“我們不是控排企業,所以直接參與肯定是參與不了的,但我們現在也跟一些電廠簽遠期合約,因為有的電廠排放權是多的,有的是少的,有的有賣的意愿,有的有買的意愿,所以我們就先幫他們把遠期約定好。”這位人士透露,他們現在主要在做的就是遠期協議約定。她舉了這樣的例子,“跟企業談好,比如說有60萬缺口,我們可以約定好,今年年底12月份,假設是控排企業能夠交割的話,到時候按照約定的價格,給到他這么多貨,這都是對未來市場的判斷。”她表示,作為碳商,目前主要就是協助企業做遠期,“如果到時候還沒有對機構開放,那我們就等于是讓企業直接交易,從中抽取一部分傭金就可以。”“現在全國碳市場不對機構開戶,我們沒辦法直接參與,只有控排企業自己可以交易,”但上述人士對前景表示了信心,她認為對機構開放已經為時不遠,大概率今年下半年全國碳市場應該能夠對機構開戶,“現在能做的就是先把協議約定好。”作為服務機構,他們也為下場參賽做了準備。“自己也有資金,如果機構可以開戶了,那肯定是自己去直接參與交易,如果不行,那我們就只能做撮合服務。”她表示,所在的企業已經做好了充分的入市準備,而且手上有大量的控排企業,“我們能夠找到買方,也能找到賣方,都已經提前跟他們約定好了,我們其實也愿意先付一部分定金,我們是真的想要持有。”中間商進了碳市場,玩法到底是什麼樣的?上述人士透露了他們入市后大致的運作流程。“不同的客戶需要不一樣,如果有的客戶有多的想要賣,那我們先跟他協議約定好,第一步就是談好到什麼時候按照什麼價格來進行資產交割。第二步是看客戶的情況,有的客戶覺得到時候如果碳價暴跌或者暴漲,有一方違約需要定金等等,我們也愿意支付的,也是可以談的。第三步就是,等到什麼時候能夠正式開戶了,我們有自己的賬戶了,就可以對它進行交割,把它拿進來就好了。”她透露,目前公司已經簽了買賣需求達到500萬噸以上,接近千萬噸規模。碳商們也更希望長期穩定的訂單。“大家都是第一年剛剛接觸,可能只能算出來今年大概缺多少富余多少,明年還要根據生產經營計劃等等進行盤算,所以我們跟他們簽的話,都是今年先約定好,但希望合同都是5年、7年的長期服務,”上述人士表示,長期服務會有一定的優先權。她介紹,目前全國碳市場交易的資產分為幾類。首先就是全國市場的配額,也就是控排企業的配額,參與方主要是控排企業。另外就是跟機構的合作,“因為這個過程當中,很多也不一定非要用來履約,很多人是看未來的趨勢,作為投資,所以也會有很多金融機構,包括一些碳商做交易對手方都有,產品不局限于全國的配額,現在其實還是有很多地方也在做地方配額。”她還談到了另一個主流產品CCER。CCER是China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的縮寫,也就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的縮寫。它是指對我國境內特定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并在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注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CCER項目是指能夠產出CCER減排量的項目,常見的風電、水電、光伏發電等等都屬于這一范疇。因為CCER以更為經濟的方式,構建了使用減排效果明顯、生態環境效益突出的項目所產生的減排信用額度抵消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的通道,所以作為一種抵消機制,它是碳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CCER端的交易就很寬泛了,有控排企業的需要,也有投資機構的投資,甚至有一些個人也想參與進來,”上述碳商人士表示,有現貨的需要,也有期貨的需要,因為目前沒有對期貨開放,就是對一些遠期產品的需要,都有。(中廣核風電場)碳價有沒有反映真實成本?全國碳市場的意義之一是在全社會形成統一的碳價信號,引導低碳轉型、加強資源合理配置并促進投資。生態環境部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總成交量480多萬噸,總成交額近2.5億元;7月23日收盤價漲至56.97元噸,較開市首日上漲11.20%。在經歷了“六連陽”走勢后,7月26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價格迎來首次回調,收盤價較前一交易日下跌4.41%。對于后市行情,行業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碳價將維持50元噸至60元噸的區間振蕩。這家從事碳金融、碳交易等業務企業的董事長認為,碳市場剛開始的價格還是挺合理的,“確實也沒有給高排放企業太大壓力,如果一上來開盤就是幾百塊錢,他們肯定會壓力非常大,給了一定的慢慢發展的時間窗口。”但她也表示,目前的交易價格離真實減排成本其實還有很大距離,并沒有完全體現成本。“因為在中國節約1噸二氧化碳平均的成本,其實是在260塊錢左右,258元,其實還有很大距離。”“長期來看,還是會慢慢往成本貼近的,因為對于控排企業來說,要完成每年的履約,只有兩個辦法,那么去技改,把排放降下來,要么去買指標完成任務。”她認為,“如果碳價只是50塊錢,大部分決策者可能會優選買指標,如果碳價高到三四百、五六百,估計也沒啥人去買指標了,就研究怎么技改降低排放了,在200-300元的價格區間,企業可能會權衡到底是技改還是買指標。”上述人士表示,其實碳市場的一個作用是通過市場化機制,讓市場把錢慢慢流入到新能源項目發展中,讓他們可以獲得市場的“補貼”。她表示,新能源大規模發展,肯定需要大量民間資金,通過碳市場,一方面是給他們補助,另外也是發展綠色金融。“所謂綠色金融,說穿了就是資金流向綠色產業低碳產業,通過這樣的手段,其實錢就可以慢慢流向綠色產業了。”“有了碳市場,因為排放額度是標準化產品,可以拿去銀行抵押貸款,鋼廠也好,電廠也好,拿了這個配額去抵押貸款就有錢了,就可以投入節能減排中去,就是銀行變相的把錢也投入到綠色產業。”其實,不單配額可以抵押貸款,CCER也可以抵押貸款。上述人士表示,因為“它太標準金融化產品了,理論上來說就是碳金融市場,金融屬性一下子發揮的很厲害。”她希望,可以讓更多機構也參與碳市場,“綠色資產也不單單只是配合CCER,是不是可以多元化,可以多一些綠色資產進場。”上述人士還談到,中國畢竟是全球最大的碳市場,全球碳定價的權利其實也很重要,要掌握碳定價,肯定要有一些衍生品工具和對沖工具出現,否則也沒有辦法幫企業做價格對沖、防風險,“所以也希望盡快發展碳的衍生品市場、碳的期貨市場。”碳商的黃金時代有多久?如果碳市場的發展方向是像股市一樣,最終實現足夠公開透明,交易方足夠多,是否未來就不再需要中間機構參與其中?碳商們的黃金時代有多久?某碳商董事長認為,交易所的交易規則也很明確,少量的可以掛牌交易,大單也是可以走協議轉讓的,目前碳市場還是比較早期的市場,其實信息并沒有那么對稱,所以是需要專業機構來做支撐和服務的。“碳市場將來實現流動性很強,像股票一樣,不需要撮合直接掛單,是需要一定過程的,”但她也表示,等到碳市場流動性很強的時候,肯定是可以對機構開戶了,“因為沒有機構也不可能有流動性強,那個時候我們就直接在線上做交易,就看大家的交易水平了。”八大行業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都要進場交易,發電企業是第一批,其實水泥、電解鋁等行業的數據也已經比較完善,大概率明年會進場,之后八大行業陸續都進場。某碳商的高管認為,“碳市場第一批交易的都是電力企業,很多會惜售,因為沒有其他的買賣者,只能電廠和電廠之間,交易量不會太大,但如果有水泥、電解鋁企業入場,水泥的配額也能賣給電廠,交易量肯定會變大,市場主體多了,量也會上來。”而體量的意義很重大。“體量太少,金融機構看不上,參與積極度也不高。”上述人士表示,全國統一市場以后就完全不一樣了,會有1萬多家企業進場,8大行業,總的排放體量達到1億噸,這才符合金融機構的投資價值,隨著法律法規健全,管理辦法、交易規則也出來了,將來流動性一定會強,而且是萬億級別的市場,足夠大。雖然公司已經在碳交易碳金融領域積累多年,但全國碳市場的上線,還是帶來了超出預期的巨大流量。上述碳商行業人士坦言,“市場太大了,我們肯定是跑馬圈地,各地去發展,現在在很多地區都在設立子公司、合資公司,讓當地的資源方去發展渠道,我們做好中臺的技術支持。”“現在天天在招人,太忙了。很多金融機構也找我們,我們也一直在發產品,客戶都要開發CCER,然后就是一堆項目要開發。”上述人士表示,現在跟銀行談合作也比較多,一些券商也在談綠色金融創新業務,“保險機構也來找我們,因為他們也想參與做一些綠色保險業務”,“一些碳指標,要買未來收益權,保險公司參與會降低雙方的風險,他們要做新的保險產品來參與市場。”“最近我沒有下班時間,”某家碳商的董事長說,他們在做培訓。返回國際新能源網首頁
關鍵字標籤:黃金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