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專業法律諮詢-律師,律師事務所推薦
    關於我們   免費法律諮詢   優秀團隊   法律諮詢   聯絡律師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 揭秘中國入殮師 僅幾所學校設有殯儀專業(組圖)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www.china.com.cn/news/local/2011-04/06/content_22296746.htm"

2010年11月28日,上海龍華殯儀館的遺體整容師在為一名逝者化妝。揭秘中國入殮師:不僅僅是給逝者化妝每段旅程都有終點,每個生命都有盡頭,而入殮師也是陪伴生命走過最后一站的人之一。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的溫情故事,感動了無數觀眾,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入殮師這一特殊行業。入殮師,這個在世人眼中有些神秘的職業,還有一個更直接的名字——遺體美容師。在生命的終點,入殮師們用自己的愛心和手中的工具,讓逝者有尊嚴地走進另一個世界,也給生者以慰藉。見過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他們更加懂得快樂和珍惜。他們最需要的,并不是優厚的待遇,而是世人的理解。深圳市殯儀館張師傅:難度不是常人能夠想像的張師傅是東北人,已在深圳市殯儀館工作了26年,經過他的手收殮的遺體到底有多少具,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我們大年初一也要值班,清明節從不放假,實行的是全年365天,全天24小時輪班制工作方式,平均每天會收殮30多具遺體。”張師傅告訴記者。收殮遺體是逝者從進入殯儀館到火化安葬的第一道程序。張師傅每天的工作就是等接線員通知。“不管停尸地點在哪里,接到電話后要迅速趕到現場,辦理完遺體交接手續后,將遺體送回殯儀館防腐部。”聽似簡單的工作流程,操作起來的難度卻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在家病故的,在醫院去世的,在車禍或工傷中意外喪生的,還有死因不明的乞丐……都會前去收殮。”張師傅說,每天直面生死,也就在各種各樣的地點見到了各種各樣的死法。但不管怎樣的死法,為了向逝者表達應有的尊重,工作人員每次殮尸時,都會向遺體行鞠躬禮。“從內心里來講,我們是把那些逝者當作親人的,對于逝者家屬難以承受的悲傷,我們感同身受。”張師傅說。張師傅告訴記者,最難處理的是那些在交通事故中被碾壓的遺體或長時間沒有被發現而腐爛變質的遺體。“在一些慘烈的交通事故中,有些逝者的器官被撞得到處都是,我們要在現場拼撿遺體,讓不幸去世的人保有全尸,給其應有的尊重,也給其家屬最后的安慰。這樣的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剛入職到收殮部的新員工,都需要在老同事的帶領下,慢慢習慣并適應這樣的過程。”“有時為了收殮一具遺體,我們會花費10多個小時的時間,更復雜一些的甚至會用兩天的時間。”張師傅向記者講了一個個案,去年秋天,警方在鳳凰山一處枯井中發現了一具腐爛尸體,并通知他們前去收殮。“從下午出發到徒步攀爬找到停尸地點,天色已經完全昏暗下來。由于枯井很深,尸體腐爛,再加上光線不允許,我們只能原路返回,第二天又重新出發。”為了將死者的遺體運回殯儀館,他們前后派了三次車,出動了10多名工作人員,最后才用肩扛人抬的方式將尸體運了下來。由于部分群眾還有些封建迷信,有時候去收殮遺體,有些群眾堵住道路不讓他們通過,甚至丟擲磚塊趕他們走,還有的小區業主不讓他們用客梯。“他們是怕我們的車子和我們工作人員給他們帶來晦氣,”張師傅說,我來殯儀館已經26年了,剛參加工作時,人們的意識更封閉,那時候別說處對象,找幾個朋友都很難。“幸虧以前的同事介紹了在同一系統工作的愛人給我認識,我才告別了單身生活。”張師傅說。張師傅不無遺憾地對記者說,這么多年,由于工作的特殊,他陪孩子的時間也比較少,還時常擔心自己的工作性質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影響。“說實在的,做我們這行的,的確會犧牲很多本可以屬于自己的快樂時光。但我們從內心里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我們的付出是有價值的。要是周圍的人能理解我們,那就更好了。”八寶山殯儀館楊薇薇:首次接觸尸體以為被咬22歲的楊薇薇是一個愛笑、愛唱歌、喜歡洋娃娃的女孩兒,但她的職業一說起來卻讓很多人不由得在心里詫異。薇薇是一名殯葬整容師,就是火化前對遺體做清洗、化妝和防腐處理。一年前她入職前,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的整容室里從來沒有女性員工。她“辦公室”的柜子里整齊擺著刮胡刀、假睫毛以及用于塑形的石膏等工具和化妝品。在眾多物品當中,還有一只玩偶小兔,被擱在柜子的一角。當被問及第一次接觸尸體是否害怕時,她回答道:“給逝者刮胡子的時候,我不小心碰到了逝者的牙齒,我嚇壞了,以為他咬了我一口。”八寶山殯儀館平均每天要處理20-40具遺體。薇薇說,日子一久,接觸多了,恐懼就慢慢消失了。在同事中,薇薇是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4年前她進入民政部一所培訓學院,并從大三開始接觸殯葬行業,學習以遺體防腐為主的技術。在中國,傳統觀念認為與死人接觸是不吉利的事情,言談話語中也都避免談“死”字。楊薇薇的師傅和師兄們也曾面臨尷尬:找不到新人接班,只好子承父業;找不到對象,只好行業內解決;連每天從八寶山坐公交車上下班都不免遭人白眼。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觀念慢慢發生了轉變,殯葬消費越來越高,要求也越來越高。2009年,曾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日本電影《入殮師》的熱映,更讓大眾對入殮師這個行業多了些理解和尊敬。盡管如此,楊薇薇班上23名畢業生中,最后進入殯葬行業的只有四五人。楊薇薇本人入職八寶山,也曾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我媽媽說我做這個工作找不到對象,但她拗不過我。”她笑著說,“而且我已經有男朋友了,他很支持我。”說服母親后,薇薇開始了入殮師生涯,但初期的工作并不一帆風順。她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前半個月,家屬哭我也跟著一起哭,慢慢才好了。”她說。楊薇薇的師傅劉瑞安說,女職員在處理女性遺體的時候比較方便。“有的家屬有這種需求,希望由女入殮師來做;薇薇在化妝、整容方面也比較有天分。”“我們要做的就是讓逝者有尊嚴地離開。服務死者,安慰生者。”楊薇薇對師傅的教誨謹記在心。“做這行讓我覺得挺自豪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她說,“每次看到家屬滿意或對我說句‘謝謝’時,就覺得特別滿足。”廣州殯儀館李寶娥:親戚不讓我抱她的寶寶在殯葬行業里,要當一個金牌禮儀主持人可不簡單。李寶娥說,她們上班前要做好著裝準備,戴好頭花。其次是工作上要比較嚴肅,不能笑。李寶娥告訴記者,剛開始干這一行,有一點害怕。“我們有一個實習的過程,有三個月培訓,主要是要過心理一關,讓你見不同死亡的遺體,有車禍死亡的、自殺的、火燒死的……這個挑戰很大,剛開始很不能接受,有時晚上還會做噩夢。”在殯葬行業里工作,最難以讓李寶娥接受的,是社會上對他們的觀念歧視。“我們這一行,出去給別人名片,許多人轉身就扔到垃圾桶里了。”李寶娥介紹說,這還不算什麼。“我有一個不是很親的親戚,生了寶寶,我去到他們家,我也是做母親的,看到寶寶這么可愛就想抱一抱,他媽媽就說,‘你還是別抱了’,當時我也很尷尬。”說到這些時,李寶娥露出了些許難過。李寶娥說:“其實想一想也是人之常情,一般朋友結婚都不會請我。所以我們本系統的人自己圈子內活動比較多,希望通過你們的報道,讓大家對殯葬行業多一點理解和包容。”綜合報道新聞鏈接全國僅幾所學校設有殯儀專業4月3日,福州天空陰沉,飄起細雨。在福州市殯儀館,稍顯稚嫩的幾名學生耐心引導市民文明祭掃。他們來自福建民政學校,學的是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這批90后的未來入殮師,將通過自己的雙手,為逝者延續生命的尊嚴,撫慰生者離別的悲痛。民政學校學生都是標準90后,他們愛手機聊QQ,迷快男,喜歡芒果臺,聊天時,臉上充滿陽光般的笑容。面對殯儀這個專業,面對未來的工作,他們就不害怕嗎?“怕!當然怕!”每位學生的回答基本都一樣。他們說,除了害怕碰遺體,也怕社會的“看不起”。學校副校長張曉輝說,目前該校殯儀專業學生總數20多人。從全國來看,開辦現代殯儀專業的學校僅為5個左右。周森森,一名來自長汀的80后小伙,是福建民政學校殯儀專業首屆畢業生。作為大師兄的他,現在身兼教師與班主任兩個職務。周森森說,日本殯葬文化濃厚,對入殮師的需求量很大,國內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入殮師同樣是供不應求,但包括福建在內的大部分省份,大家還很少意識到專業入殮師的崗位價值。延伸閱讀電影《入殮師》:生死之間荼縻花日本電影《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該片曾獲第32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高大獎、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等獎項。男主人公大悟原本是位管弦樂團的大提琴演奏家,因樂團解散,大悟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熱愛的音樂。這時他發現了一則征人廣告:“年齡不拘,保證高薪。實際勞動時間很短。旅行的家務助理。NK代理商。”看著這個門檻要求很低的工作,大悟欣然前往應聘。他來到了一間舊事務所里,社長佐佐木連看也沒看他的履歷表,只看了一眼大悟的臉便決定錄取他了。當吃驚的大悟問他關于工作的職務內容時,沒想到并不是“旅行的家務助理”而是“人生安樂出發的助理”,“NK”便是納棺的縮寫。驚慌失措的大悟猶豫著,但為了生活也只好暫時接受了這份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工作。回到家,他對妻子美香說是找到了一份在結婚儀式會場的工作。大悟的入殮師生活就此開始了。在見習期中,他看到了留下年幼女兒死去的母親、外形是美女但實際身為男兒的年輕逝者、臉上留下后輩尊敬愛戴的唇印的老爺爺,以及如愿穿上長筒襪離去的老奶奶……在這里,各式各樣遭遇的離別在等待著他。不知不覺,大悟開始理解入殮師的工作了。但是,妻子美香不能理解他,在得知丈夫的真實工作后,她丟下一句“骯臟”便跑回了娘家。美香的離開令大悟很難過。不過,大悟還是選擇了堅持。一開始,怯生生的大悟在走進死者的家中的時候,也被人指責為“賺死人錢的”。但他仍善良、溫柔地平等對待每一位死者,不管他們是怎樣的死法,他都拿出自己最真摯的態度來送別逝者。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面對一次次的入殮,當大悟的手溫柔地握著死者的雙手,撫摸過他們的臉頰、額頭,為他們擦拭身體,為老奶奶穿上襪子,為兒子梳好頭發,為妻子點上口紅的時候,失去親人的人們,知道他們把自己最愛的人托付給了值得信任的人……漸漸地,大悟竟愛上了入殮師的工作,他感到生活得很充實很驕傲。沒想到的是,有一天,大悟竟遇到了三十年前離家出走、自己恨了三十年的父親。看著冰冷蒼白、像孩子一樣軟弱無助的父親,大悟溫柔地握著他的手,陪他走完了最后的路。當大悟為父親入殮時,他發現了父親手中握著的石頭信,默默地告訴兒子他很快樂……《入殮師》看似通篇在講述不同人的逝去,但它笑中有淚,散發著親切的人情味兒。“生命像一條河流,我們都是河里的一條魚。無論如何努力回溯,終究是無功而返。”影片中這一情節的寓意便在于此。入殮工作于死者毫無意義,或許只是給生者最后一次將厚重難言的情感釋放出來的機會。入殮師,在世人眼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但是誰最終又能不與他們相遇?生與死的話題太沉重,一個入殮師,一場生死之間的荼縻花……

關鍵字標籤:生前契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