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17-10/26/content_720037.html"
“中國力量”之2017年直銷行業回顧保健品成直銷行業發力點分享到□信息時報記者鄭曉玫2017年的直銷行業,盡管只有9家直企獲牌,但受理名單上的“準直銷企業”卻多達46家,可謂歷年之最。若此次公示的企業名單通過,加上現有的89家獲牌直企,國內直銷企業數量將直接“破百”。與此同時,借助大健康產業崛起的優勢,直銷行業再度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機。為何直銷模式今年備受企業追捧?不得不說,這和大健康產業即將到來的風口有關。在健康領域,直銷企業具備天然的“基因”優勢,外加直企在原材料供應、產品研發、生產以及銷售等產業鏈環節上發揮的價值,這些都是直銷行業獨一無二的中國力量。直企“八仙過海”坐實保健品寶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到2030年,我國健康服務業的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元。大健康產業已成為下一個風口。為此,直企開始“各顯神通”,布局保健品領域。前段時間,國際智庫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發布一份中國保健食品市場研究報告——《千億保健品市場,蛋糕誰來分享?》(下簡稱《報告》)指出,目前,在中國2000多家保健品企業中,年銷售額規模排名前10名的企業分別是:無限極、安利紐崔萊、湯臣倍健、天獅集團、東阿阿膠、康寶萊、完美中國、善存鈣爾奇、新時代國珍和瑞年國際。這10家企業,共占據了保健食品市場將近一半的市場份額。其中,無限極、安利紐崔萊、天獅集團、康寶萊、完美中國和新時代國珍,這6家企業有超過90%的業績均以直銷模式來獲得。受龍頭企業帶來的效應所影響,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對外公示了9家企業取得直銷經營許可證,分別是湖南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遼寧清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綠活美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保稅區永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等,其中就有7家直銷企業就與健康產業緊密相連。不僅“圈外人”虎視眈眈,直銷圈內也有企業轉型進入保健品領域。今年上半年,玫琳凱就通過更名以及推出首款“藍帽子”產品“怡日健粉妍片”,宣布全方位進軍保健品市場。和玫琳凱一樣,記者統計發現,今年有20多家直銷企業對產品范圍做出了調整,其中就以新增化妝品和保健食品的數量最多。準直企八成瞄準大健康市場目前直銷領域的保健品市場還存在很大的空間,“保健品不僅是允許直銷企業銷售的六大產品之一,還是最早在中國直銷領域流通的產品。目前,在全部銷售模式中,直銷的年產值為2000億,其產出的經濟效益占比較小,因此直銷行業還存在很大的空間。”廣東省直銷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克東表示。因此,包括保健品在內的健康產業不僅被現有的直銷隊伍所“瞄準”,還吸引了一批“新兵”的目光。記者從國家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信息系統獲悉,目前有46家“準直銷企業”正在受理階段,而這46家受理企業中,若以企業名稱含健康、生物、養生、保健等字眼判斷,大概有35家左右涉及大健康產業,占比接近80%。大健康雖好,開拓起來卻并非易事。以無限極、安利等直銷企業為例,對保健品的研發和生產無不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據了解,以中草藥為拳頭產品的無限極,在全國布局多個中草藥種植基地,對選址、種植、施肥、農藥使用、加工等環節進行科學管理,從源頭強調原材料的道地性。而且無限極還推行“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管理”,使每個環節質量都得到有效控制,實現“從地頭到舌頭”的全過程質量管理。此外,無限極對每一批次的中草藥健康產品均要經過功效成分、農殘、重金屬、微生物等幾百甚至上千次檢測。同樣,直企在保健品市場的另一巨頭安利也很重視對生產源頭的把關。比如安利將其全球最大的植物研發中心落地中國無錫,同時花費數年研究適合每種草本植物生長的土壤和水,確保原材料的出產品質。
關鍵字標籤:THM台灣康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