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insurance.hexun.com/2018-01-16/192239823.html
對于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險企領導者們,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在今天的供給側改革中,作為市場中最有活力的因子,企業家精神的價值前所未有地凸顯了出來。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強調,在保險業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于新時代保險業而言,企業家精神更是珍貴的要素。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對于保險業而言,意味著“進入新時代,保險業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迸發、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之間的矛盾。”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出席金麒麟論壇時指出。 其中,“不平衡”和“不充分”兩個關鍵詞值得注意。事實上,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保險覆蓋的深度和密度還不高,2017年1~10月,中國保費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20%,即將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但是,中國的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分別為全球平均水平的66%、53%,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另一方面,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結構性問題也很突出。在區域結構上,2017年1-10月,東部十六省市原保險保費收入1.85萬億元,占全國的57.1%;中部八省市原保險保費收入7809.9億元,占全國的24.1%;西部十二省市原保險保費收入6045.1億元,占全國的18.7%。在業務結構上,人身險中,健康、養老等長期壽險業務發展不足;財產險中,車險占比過高,超過70%,企財險、責任險等專業險種的份額不高。在養老、醫療、農業、巨災、責任保險等領域,仍然存在巨大的保障缺口。 那么如何滿足人民群眾、實體經濟的保障缺口,化解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就保險業而言,創新是關鍵。 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過程中,同質化競爭現象非常突出。在今天的保險市場上,許多公司的產品、營銷模式,戰略定位等雷同。進而導致了價格戰、人海戰術、費用惡性競爭等行業問題。 面對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原有的產品、模式等競爭要素正逐漸形成堵塞效應,制約了保險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迸發、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的能力。 這就好比是在公路上開車,如果所有車往某個路段開,一定會造成堵車,讓交通遲滯。于是乎,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形成馬太效應。 例如,財險中,車險占比超過70%。在企財險、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農險等方面,還有廣大的需求未能滿足。這時候,一些險企不是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挖掘這些藍海,而是擠在激烈的車險紅海競爭。即使就在車險市場中,其競爭要素、競爭手段也高度趨同,于是乎,價格戰、費用戰日趨白熱化。一方面是承保能力很強,另一方面是廣大人民的保險需求無法滿足,這成為當前財產險市場的一個突出矛盾。一些執著于規模幻想的中小險企陷入了巨頭擠壓下,其實創新之路就在眼前。 再如壽險業,隨著險企結構性調整的深化,個險渠道成為大部分壽險企業的主攻方向。但一些險企又陷入了盲目增員和人海戰術的誤區中,拼資本,拼人頭,忽視了產品、服務與營銷模式的創新。結果往往,一家公司的產品稍微走紅,就立即被模仿者抄襲,復制。相比之下,一些發達國家壽險公司從客戶、渠道、產品以及區域等方面有著高度的細分。 要更全面地,更深入地滿足人們的保障需要,險企必須在產品、模式、戰略、服務等各個方面創新,尋找和挖掘自己的細分市場,走差異化之路。才能夠觸達無人區,滿足原有競爭要素所無法覆蓋的保障服務,解決新經濟帶來的新保險需求,從更深的層面激活保險市場。 事實上,今天的保險業中也不乏這種創新,如華泰保險的EA門店模式,平安產險的好車主平臺、眾安保險的場景化保險產品、泰康保險的養老社區模式、久隆保險的物聯網保險產品、安信農險的“保險+期貨”模式等等。這些創新或是滿足更細分領域的保險需求,或是覆蓋傳統保險無法滿足的地方,或是解決了投保人的保險保障一站式服務需求,或者通過互聯網手段讓保險覆蓋更多的用戶。這樣的創新模式,正是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保險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迸發、不斷升級的保險需求的方向所在。 當前,保險業創新正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良機。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車聯網、區塊鏈等技術集中爆發,險企的創新空間已經從二維世界向三維,乃至四維世界轉變。創新手段之豐富,創新空間之廣闊,創新需求之迫切,可謂前所未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大數據的力量正為險企捕捉細分市場,開發細分產品,挖掘新客戶需求,提供了更多可能。 要實現“保險業姓保”,大膽創新,對于險企不僅是必要,也是可能的。 但是,創新往往是犧牲短期效益,而創造長期價值。很多時候創新就意味著冒險,就意味著有失敗。相比于創新,保守更安全。對于當下壓力很大的險企領導者們來說,這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在今天的復雜環境下,多重問題挑戰著險企領導者,讓其壓力很大,比如:保險科技大潮襲來,如何讓自己的企業不被大浪甩到岸邊?巨頭大戰下,如何保全自己,并突圍而出?在面向新業務價值,回歸保障的轉型中,如何平衡股東的預期與轉型進度?如何保持自己的行業話語權?面對咄咄逼人的跨界互聯網巨人,何以應對?等等。 在這些壓力前,只有那些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才能夠超越同質化陷阱,尋找自己的創新之路。 因為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能夠勾畫出未來市場的需求圖景,并創造性地組織資源,并為之承擔風險和責任,來實現圖景。這種創造精神才是創新的源動力。事實上,那些在經營上不斷創新的險企,大都由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人掌舵。 由于保險在我國基礎弱,起步晚,發展快,企業家成為行業發展的稀缺資源。今天的保險業迫切需要具有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正如中國保監會陳文輝副主席所說的,讓具有風險意識、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和穩健經營的保險企業家大有作為!(責任編輯:唐明梅)
關鍵字標籤:旅遊平安險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