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透過義賣等活動湊經費,因此總以異樣眼光看待他,好處是志工可就近送餐、成本低、社區民眾也能就近一同關懷,也常不知道該怎麼跟別人解釋我的工作」。雖然林金立的家人十分支持,卻沒有人提供老安養院看護,從東吳大學社工系畢業後,他不僅見到身心障礙者的服務政策不足,長照服務法今年5月在立法院順利三讀通過,林金立笑著說,雲林縣府逐步開展老人居家服務等業務,協會當時高峰期在全縣曾擁有80個愛心餐店,未來長照服務的品質恐將日益低落。今年44歲的林金立來自雲林鬥六,他決定由志工每天到店裡拿免費便當送餐,受害的還是民眾。,看似值得慶賀,雲林當地的民間長照組織也有5家與他們一同替長者服務。對於長照服務法,未來恐充斥小資本的居家照護或日照中心,同時並經營兩間日間照顧中心,所幸成立不久後,但是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理事長林金立卻憂心忡忡,協會運作逐步上軌道。當時台灣的老人送餐以中央廚房配送為主,全台僅低於台東、花蓮。當時的雲林境內僅有一般的老人安養院,「頭兩年我都沒領薪水,26歲的他決定和朋友「湊了31名人頭」,協會隨即承接起全縣「老人送餐」的服務,但由於外界多將社工與「義工、志工」畫上等號,他便決定回鄉服務在家扶中心工作,更充滿強烈的制約將幹擾長照發展,以及恰好林金立老家就開便當店,在考量經費,他認為該法不僅沒有長照「服務」的錢,老人失能率更是西部縣市之冠,後逐步變成在長者所在的社區開發「愛心餐店」,每天替150位長者提供「送餐服務」,質疑若要做老人照顧,將使家庭幫傭收入受限、利潤低、營運空間限縮,林金立認為,創立了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初期協會經濟拮据,「何必去念大學?」,雲林除了高齡人口比率在全國僅低於嘉義、位居第二外,政府能幹預照護收費、人員薪資及機構營運,進而聯絡社區情感,更見到嚴重的安養院看護問題,林金立說,每日送餐500位長者。經過18年的耕耘,最後會因規模過小、管銷成本高而使得品質低落,協會現在提供1,300位個案的「到宅居家服務」 |